以下经文皆采用《2010和合本修订版》。
在教会历史发展上,保罗第二次宣教,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二:
1. 阐明耶稣为世人赎罪,死而复活,罪人可因信称义的真理:信徒不需接受割礼,也不需跟随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不过,跟随耶稣的人,必须离弃偶像,敬拜独一真神。
2. 保罗离开宣教地点后,写了不少书信给爱琴海沿岸教会,巩固信徒:腓立比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哥林多前后书、以弗所书等。这些书信帮助信徒更认识基督教信仰的本质和教导信徒该如何行事为人。
第88句:请来帮助我们,马其顿呼声!
徒16:6-9:“因为圣灵禁止他们在亚细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特罗亚去。夜间,有异象向保罗显现。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来,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
1. 徒15:36、41提到保罗和西拉从陆路重访初次宣教旅程中建立的教会,坚固他们。探望过彼西底一带的教会后,他们就带着提摩太想继续前往现今被称为亚洲的一些地方,但被“耶稣的灵”禁止。
2. “耶稣的灵”:就是“圣灵”。路加用“耶稣的灵”可能想突显复活主透过圣灵,与圣徒相交,引导他们。
3. “耶稣的灵”不许他们:圣经学者估计有几个可能:一、是神的灵在他们内心强烈催逼;二、客观环境有很多障碍;三、他们想去的地方,有犹太教激烈份子干扰福音工作,四、有先知的话禁止;五、他们中间有人患病,不便继续行程。
4. 结果:他们顺服圣灵。在使徒行传,每逢有新的宣教阶段展开,作者就很强调神的带领(徒8:26,10:9-16,13:1-4)。神的带领可以是消极的禁止,也可以是积极的引导。
5. 积极的引导:保罗和西拉来到爱琴海沿岸的城市特罗亚。神在这里给保罗一个异象:一个马其顿人恳求保罗到他们那里帮助他们。保罗知道这是神的呼召,立即顺服前往。
6. 应用:你有没有经历过圣灵的禁止?当你告诉神你想去某个地方去传福音,或者做某些服事侍,他却不许?不要灰心失望,下面两点可以参考:首先,每次神对你说“不”,很可能就是,神要你做别的事情。其次,也许神是说“没到时候”。可能因为现在客观情况不合适;也许因为你还没预备好。我们必须相信一切事情只有神最清楚,我们必须顺服神的带领。
第89句:希腊,腓帖庇雅哥(注:指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里亚,雅典,哥林多)
徒16:12、23-25:“从那里来到腓立比,就是马其顿这一带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罗马的驻防城。我们在这城里住了几天。……群众就一齐起来攻击他们(指保罗和西拉)。官长们吩咐撕开他们的衣裳,用棍子打;打了许多棍,就把他们下在监里,嘱咐狱警严紧看守。狱警领了这样的命令,就把他们下在内监,两脚拴在木架上。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正在祷告,唱诗赞美神……”
1. 腓立比是罗马一个殖民地区和军事基地。这地方很少犹太人居住,所以保罗在这地方传福音没有来自犹太人的压力。因为犹太人少,腓立比也没有会堂,只有一些犹太人惯常聚集祷告的地方。这些祷告地方通常是在河边,以便施行洁净的洗礼。保罗的团队就在安息日去到河边一个祷告的地方,对那里的一些妇女讲道。当中一位有地位的商人吕底亚,来自推雅推喇城,她和全家都信了主,接受了洗礼(徒16:12-15)。
2. 腓立比教会是保罗在欧洲建立的第一个教会。起初很顺利,可没多久,由于保罗和西拉奉耶稣基督的名使一个被鬼附的使女得释放,断了她主人们的财路,于是他们把保罗和西拉带到当地的官长面前。保罗和西拉被打了许多棍,且下在监里。可是他们没因此自怜或埋怨神,却在半夜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他们正唱诗歌,半夜地大震动;监门全开,众囚犯的锁链也解开了。狱警一醒,看见监门全开,以为囚犯已经逃走,想拔刀要自杀,被保罗大声喝止,狱警拿灯冲进监狱一看,见各人都在,就战战兢兢地俯伏在保罗和西拉面前问道,听到当信主耶稣,就必得救,最后狱警全家信主,而吕底亚的家,也成了一群信徒的聚会点(徒16:16-40)。
3. 福音的大能:从徒16章我们看见福音的大能。吕底亚是家境富裕的商人,使女是生活困苦的奴隶,狱警是地位低微的公务员。这三个身分背景不同的人,却在基督耶稣里成为一了。
4. 帖撒罗尼迦:离开腓立比,保罗又继续旅程,来到帖撒罗尼迦(徒17:1-9)。保罗时代,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省最重要的城市,贸易非常发达,是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这里有犹太人会堂,保罗照他素常行事方式,一连三个安息日,进会堂根据圣经与犹太人辩论,讲解说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人中复活;又说:“我所传给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徒17:2 -3)保罗的讲道大有能力,使一些犹太人、许多敬拜上帝的希腊人和妇女界的领袖都信了主。保罗得到这些人拥戴,惹来犹太人的嫉妒和攻击。他们鼓动了一次搜捕使徒的暴乱,闯进耶孙的家抓耶孙和几个弟兄见官;他们后来交保状获释,而保罗和西拉也在夜间被人送去庇里亚。
5. 庇里亚:徒17:10下-15记录了保罗团队在庇哩亚传道的情况。其中11-12节说:“这地方的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开明,热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要知道这道是否真实。所以,他们中间有许多信了,又有希腊的尊贵妇人,男人也不少。”庇哩亚人给我们很好的榜样。实在研读查考圣经是基督徒必须要做的事。如果不研读圣经,属灵生命就无法成长,只停留在婴儿阶段,也不能分辨别人说的是否合乎真理。特别现今世代各种主义、潮流、说法流行,我们如果不勤读圣经,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保罗每天和庇哩亚居民查经,帮助他们深入认识真理,结果许多人信了主。可是那些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随后也来到庇哩亚,耸动众人捣乱,于是信徒就送保罗去雅典,而西拉和摩太就暂时仍在庇哩亚,继续教导庇哩亚信徒。
6. 雅典: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里亚,位于希腊北部马其顿省。雅典和哥林多,位于希腊南部亚该亚省。徒17:16-34记录了保罗在雅典的情况。雅典是希腊首都,在希腊化的第一世纪,雅典是古代文明中心,无论在语言、艺术、建筑、宗教和哲学方面都很顶尖,但这城市却使保罗感到不安激愤,因这文化名城,满城偶像。这地方的人喜欢辩论,辩说术盛行。保罗来到这里,就和伊壁鸠鲁派和斯多亚派辩论。伊壁鸠鲁派认为世界是偶然形成的,神灵对人的事无兴趣,因此,只有今生的人最重要是追求享乐;斯多亚派的主张近乎泛神论,强调神、自然与人为一体,神无处不在。人必须顺应上天安排,但在人可以控制的事情上,要用理性做正确的道德抉择。两个学派同样不相信人有来生。保罗被带到亚略巴古,让当地文化宗教领袖听他讲雅典人未认识的神明的道理,并进行理性评估辩论。当时,虽然雅典到处都是偶像,但要在雅典传扬一个新的神明和相关哲理,有可能也需要先被权威人士“认可”。
7. 保罗在亚略巴古的演讲词(见徒17:22-31)
7.1. 当中展示了他在希腊罗马哲学、诗歌、和宗教等各方面的博学。保罗以周遭的事件作开场白,以“献给不认识的神”的祭坛作为引子,趁机将上帝介绍给雅典人。他指出希腊人的宗教热情只是以敬拜诸神的“量”代替敬拜对象的“质”,以致他们的心灵依然害怕和空虚(17:22-23)。
7.2. 然后,他介绍一位有待他们去认识的上帝(17:24-29)。这位上帝一直等待他们。这位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生命的维系者、万族的掌管者、是世人的天父。只有祂能满足他们心灵的空虚。保罗宣讲这些信息时,还引用了古希腊诗人的诗句,由此看见,他传道,是愿意靠近福音对象的文化,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
7.3. 最后,他以上帝的审判结束讲词(17:30-31)。过程中也谈及从死里复活的观念。
7.4. 保罗讲完道,一些人信了主,包括亚略巴古的成员丢尼修,和一个名叫大马哩的妇人。但有些人则没法接受祂所传讲的,尤其是“死人复活”的信息。他们还嘲笑他。
8. 哥林多:保罗离开雅典后,去了亚该亚省首府哥林多。这地方繁荣富裕、道德败坏、市民骄傲。这里很多拜偶像的仪式中包含有淫乱活动。保罗来到这里感到困难重重,惧怕战兢(林前2:1-5)但神为他预备团契,帮助他建立队工。保罗在这里遇见织帐棚的亚居拉和百基拉,就和他们同住做工(徒18:3)。并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辩论,劝导犹太人和希腊人信基督。后来西拉和提摩太也来到哥林多跟保罗会合。但哥林多的犹太人对福音很抗拒,于是保罗就不再去会堂,而是去私人住宅聚集谈道。他去了提多犹士都的家,以他家作敬拜教导的地方。提多犹士都的家很靠近会堂,后来会堂主管基利司布和他全家都信了主,许多哥林多人信主受洗。保罗在哥林多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徒18:11),虽然有过软弱惧怕,但神亲自在夜间在异象中鼓励他,告诉不要怕,只管讲,因为神与他同在。哥林多教会建立了。但很多人毁谤保罗,他们拉保罗上公堂,但亚该亚的领导(方伯)迦流不听这案,他认为这只是犹太教的内部纠纷,要他们自行处理(徒18:14-15)。迦流的鲜明立场,提供了先例,间接帮助了保罗往后可以继续在欧洲各地宣教,这也是出于神奇妙的保守看顾。最后犹太人就按自己的宗教法在会堂行私刑,打了归信耶稣的会堂主管所提尼。
第90句:经弗,耶,回安提阿(注:弗指以弗所;耶指耶路撒冷)
徒18:19-21记保罗途径坚革里,到了以弗所。这里是地中海东部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偶像亚底米的主神庙就在这里,当地居民对罗马皇帝的崇拜很厉害。保罗只在以弗所作短暂停留,之后就把亚居拉和百基拉留在以弗所,他就乘船往该撒利亚,再从该撒利亚往耶路撒冷,最终回到安提阿,结束了这一次的旅程(徒18:22)。
保罗这次回安提阿,很可能会向当地的教会汇报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这就是宣教士的述职。上一次旅程的焦点是小亚细亚;这一次旅程的焦点是希腊。
思考题
保罗在雅典传福音的方法和讲章,给你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