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金句:
“从掳到之地归回的全会众就搭棚,住在棚里。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于是众人大大喜乐。”(尼希米记8:17)
背景:
1. 尼希米记8章记载了以色列民被掳归回后的一次重要的聚集,就是文士以斯拉奉召宣读律法书,利未人就负责讲解,而百姓都侧耳聆听。
a. 事件发生地点:在“水门前的宽阔处”(尼希米记8:1),这里是耶路撒冷城一处重要的公共广场,靠近水源,象征着生命的供应与洁净。
b. 事件发生时间:是以色列宗教历的七月,也就是阳历九月到十月之间,这时秋雨初降,百姓暂时放下农活,可以专心寻求神。
c. 事件主要人物:包括文士以斯拉、省长尼希米、利未人以及全体归回的以色列百姓。
2. 这次的聚集对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有何重要性?
首先,百姓“如同一人聚集”(尼希米记8:1),表明他们在信仰和行动上的合一。这种合一不仅是外在的聚集,更是内心对神话语的渴慕和顺服。
其次,以斯拉宣读的“律法书”很可能是摩西五经,尤其是申命记,内容关乎神的盟约和神子民的责任。所以,百姓听了之后“都哭了”(尼希米记8:9),因为律法照出他们的过犯,但尼希米和以斯拉劝慰他们“不要悲哀”,因为“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尼希米记8:10),因为律法虽定人的罪,但只要人悔改认罪,就能得到神的赦免并因此而喜乐,这就是神的恩典。
3. 这次聚集不仅是宗教仪式的恢复,更是神子民身份的重建。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通过聆听律法,重新确认自己与神的关系,并立志遵行神的道。
思考:神使用尼希米及百姓来重建城墙,至于百姓的灵性,神又用什么方法来建立?今日的教会如果没有神话语的建立,能不能存留下去?
经文解释:
1. 尼希米记8:17记载以色列人一起守住棚节,住棚节是怎样的节期?对以色列人来说有何重要性?
住棚节是以色列三大节期之一,举行的时间为宗教历七月十五日至廿二日(利未记23:34)。
这节期是纪念以色列人出埃及之时在旷野住帐棚的经历,也庆祝秋季收割的完成。律法规定,百姓要用树枝搭帐棚,住在其中七日之久,以此来提醒自己,当年神如何在旷野中供养和引导以色列百姓(利未记23:43)。
2. 那么,尼希米记8章这次守住棚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a. 全民参与:“从掳到之地归回的全会众就搭棚”(尼希米记8:17)
表明这次守节不是部分群体参加,而是全体百姓的集体行动。
b. 喜乐洋溢:经文记载“众人大大喜乐”(尼希米记8:17)
这种喜乐不仅来自于节日本身有的欢乐,更是因着百姓明白了律法的真意,甘心顺服遵守神命令而欢喜快乐。
c. 历史意义:“从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尼希米记8:17)。
约书亚以后,以色列人并不是没有守住棚节,但形式有点不同,这次住棚节的特别之处,在于宗教领袖集合了所有犹大人在耶路撒冷过节,这次守节的规模、会众的虔诚、喜乐程度空前,就好像当年约书亚带领百姓进入应许地时的景象。
3. 住棚节属灵意义
住棚节是预表神与人同住的终极实现。
当年,以色列人在旷野搭的帐棚象征人在世上的寄居状态,而神就是子民的保障与安息之处。
而尼希米时代的住棚节更成为新时代的象征,就是被掳归回的百姓如同经历第二次出埃及,在荒凉中重建与神的关系,并盼望神永远的同在。
思考:住棚节对以色列人有什么属灵的意义?对今日的基督徒又有什么意义和提醒?
4. 尼希米记8:17这节经文包含三层属灵含义
a. 顺服带来更新
为何百姓同心合意守住棚节?那是因为百姓听见了神的律法,甘心乐意遵从(尼希米记8:14-16)。他们的顺服不是机械式的宗教行为,而是从内心真实的悔改,进而带出外在的行为,是生命由内而外的见证。
今日信徒也当时时刻刻以神的话为准则,在生活中活出信仰。
b. 喜乐来自于神话语
经文记载守节的百姓的“大大喜乐”,不是因为他们当时环境顺利,而是因为明白并遵行神的旨意。
真正的喜乐是圣灵的果子,就是按着圣灵的感动引导,听从神的话并在生活中实践出来。
c. 从历史中看见神的信实
“从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这一句话,就将当时发生事件与以色列进迦南的历史连接起来。约书亚时代,百姓凭信心得到迦南地为产业;尼希米时代,百姓凭信心重建与神的关系。这显示神的信实和慈爱,祂过去如何带领子民,今日也必同样施恩。
思考:以斯拉、尼希米带领百姓敬拜有一个特色,就是百姓转悲为喜,他们起初为何哭泣?后来又为何喜乐?你是否能够敞开心怀,欢喜快乐的敬拜神?
总结:
尼希米记8章记载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守住棚节的经历,对今日的基督徒有几方面启发:
1. 要看重遵从神的话语
当时的百姓主动聚集听律法(尼希米记8:1),以斯拉则“明明地念”(尼希米记8:8),利未人就“讲明意思”(尼希米记8:8),这强调神话语在信仰群体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今日教会也当时常回归圣经,通过读经、查考圣经和应用,让神的话成为信徒生活的指南。
2. 集体顺服的属灵力量
当时,全会众一同搭棚守节,表明信仰需在群体中实践。个人的属灵追求固然重要,但集体的顺服能带来更大的见证。
同样,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也当在真理上同心,在服事上彼此配搭建立教会。
3. 真实的悔改才有真正的喜乐
百姓听见律法后先是为自己的罪而哭泣,之后因着神的赦免而大大喜乐(尼希米记8:9-12)。真正属灵的复兴必有真实的悔改,及从神而来的喜乐与平安,因为悔改能使人脱离罪疚,不再被罪捆绑,而赦罪之后的喜乐则使人有平安,活出不一样的生命。
4. 寄居与盼望的象征
住棚节象征信徒在世上就是客旅,我们心中都盼望着永恒的家乡(希伯来书11:13-16)。今日基督徒虽不会搭建物理的帐棚,但我们仍要时刻警醒,不要被世俗缠累,仰望“那座有根基的城”(希伯来书11:10)。
总之,尼希米时代的复兴从神话语光照开始,结果是全体以色列百姓因着顺服神而大大喜乐。今日教会如果渴望属灵复兴,就要像当年一样时刻高举圣经,在群体中活出真理,在寄居之地见证永恒的盼望。
思考:真正用心遵行神话语的人会结出什么生命的果子?教会如果要复兴要从哪里开始?